【报废百科】20年前我们熟悉的车型(伊兰特上篇)
来源:艾特大象 2023-07-05
说报废,道拆解。
大家好,我是大象ELV。
提起伊兰特,总能让人第一时间回想起曾经在北京穿越大街小巷的出租车。本期跟随大象ELV来看看20年前我们熟悉的车型——伊兰特。
伊兰特的起源
严格来说,伊兰特车型发展至今一共有7代车型,从第3代开始引进国内。但从北京现代的角度来看,只有两代车型叫伊兰特,其他的叫能动的伊兰特。
咱们还是从伊兰特车型的起源说起。比起德国、日本车企,韩国现代相当年轻,自1967年成立并与三菱、福特合作了好几年,1975年才量产了自行研发的第一款车型pony,1983年又找来乔治亚罗(PS:捷达改“屁股“的著名汽车设计师)用福特蒙迪欧的前代车型技术框架,搭配三菱的动力系统魔改出了一款中级轿车Stellar,一经推出汽车市场销量相当不错。1985年现代车企启动了“J汽车计划”,最终用Stellar再次魔改出了第一代的Elantra。在部分欧洲市场叫做Lantra,在韩国本土叫做Avante。
时间来到1990年,韩国经济处在汉江奇迹的末期,趁着刚刚承办了汉城奥运会的契机,韩国的汽车产业也如同黄金时期的日本汽车产业一样向全球扩张。而在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石油危机即将开始,韩国汽车中代表性品牌现代汽车,要想走向世界,省油、便宜、还要有设计感的紧凑型汽车市场是必须拿下的。当时日系车型的做法是把中级车技术下放,车型尺寸做小,现代车企的“J汽车计划”也借鉴了这个方式。
第一代伊兰特面市
1991年代号J1的第一代伊兰特正式上市,当时的Logo还是早期的“HD”。回顾当年的竞争对手车型为第七代卡罗拉、第四代思域和第二代捷达,谁都不是善茬,好在现代是个擅长做开卷考试(逆向研发)的车企,伊兰特踩着众多竞争对手们的肩膀往上爬。动力系统仍然为三菱提供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后期换装了三菱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0-100加速10秒出头。车身是最传统的三厢车造型,车长4米4轴、距2米5,内部空间比卡罗拉大比思域小,够用而且卡位精准。在上市第一年就全球售出15万辆,成绩还算不错。
在设计上,可能是地理位置原因,伊兰特更趋向于日系车型,比如大灯设计在跟随当时方形灯潮流的同时,大灯上沿线呈现与本田思域类似的弧形设计显得方中带圆,而且这种设计风格,也沿用到了整款车的设计中,从远处看去非常有90年代日系车的感觉,车身线条少,还带着一点优雅。1992年伊兰特正是进入欧洲市场,前大灯换了一套椭圆“眼睛”,Logo也变成了现代的斜杠H,而这套设计,也被沿用到了第二代车型上。
第二代伊兰特延续辉煌
1995年第二代代号J2或者RD的伊兰特上市,从此代车型开始,基本上保持着5年左右一换代,这种速度也很像日系车。第二代伊兰特和初代的后期版本,并没有外观上的显著差别,还是椭圆的“小眼睛”配合圆润的车身线条,区别在于封死了前进气格栅,让第二代伊兰特开起来有点像新能源车。另外轴距拉长了一些,内饰也更豪华了。
从这代车型开始,伊兰特换装了现代自己研发的第一代1.5L阿尔法发动机和、1.8L贝塔发动机,皮实耐用程度跟日系车有一拼,这也导致其销量比初代伊兰特还猛一些,第一年就买出了19万辆。1998年中期改款的第二代伊兰特,换了一套略丑的前脸,车型代号也更换为J3或RD2,同时还新增了2.0L汽油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标致的1.9L柴油发动机,并且针对欧洲市场还推出了两厢旅行版,一路卖的顺风顺水。
无论是什么产品,只有不断地迭代更新才能精准地命中市场需求,赢得市场认可。下期大象ELV继续分享伊兰特走入国门,走向辉煌,以及逐渐没落的过程。
如果您身边也有同款车型,不妨在微信登录“艾特大象”小程序试一试【车辆估价】,车主可通过车辆估价功能,了解车辆报废价格,直接准确对接有回收报废资质的企业,一对一进行车辆报废服务,保障车主利益,避免车辆报废过程中踩坑,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想要报废,还可以选择【我要报废】,车主一键登录,全程免费申请车辆报废,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