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来源:艾特大象        2024-10-22

前言

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中国汽车销量以超越美国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超过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与弯道超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内销与出海,加上“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产销量连续领跑全球几乎已成定局。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5年来由弱到强,到拥有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力与底气

 

从汽车消费属性出发,汽车产业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也具备龙头带动作用,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先导性产业。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汽车3.45亿辆,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5.3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96亿人。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
在繁荣的汽车消费市场背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以下简称“报废车回收”)行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行业发展的“快”与“慢”
近日,《中国汽车报》撰文《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深陷三重疑云》引发行业热议,文章从“是否产能过剩,为何普遍亏损,市场乱象如何破解?”等三方面作了详细报道,直指行业发展的“病态”。
按常理,逐渐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存量市场肯定会带动报废车回收市场的繁荣,但事实却非如此。重资产投入下,一方面,资质报废车回收企业面临着“吃不饱”“产能过剩”等问题;另一方面,报废车回收行业的发展仍需依靠密集的政策去“输血”,而非市场经济主导驱动。
今年3月,国家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
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政策正式启动。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申请量快速增长。
截至10月16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已超过142万份。数据显示,1-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347.2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报废汽车回收量421.3万辆,同比增长42.4%。
然而,红火的汽车消费背后,报废车回收行业很难保证与之同频共振。当补贴退坡后,报废车回收行业发展是否会回归补贴之前,还是延续以旧换新的热度一路“狂飙”,才是真正检验行业健康发展的晴雨表。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我国汽车产业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庞大的老旧车存量市场,《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也明确了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报废)年限,也即安全使用寿命。事实是,现实中不乏一些长期停放吃灰,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机动车辆得不到妥善处置,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种种资源浪费现象。
因此,具备资质的报废车回收企业作为打通退役机动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后链条的服务商便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报废车回收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窘境,艾特大象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环保企业纷纷跑步入场,“重仓”报废车回收业务,盲目上产量,但奈何“狼多肉少”,产能过剩,竞争不断加剧;二是退役车辆有市无价,同时消费者(车主)主动报废意识淡薄,致使退役车辆“废而不拆”;三是个体从业着对存量市场的蚕食,车辆正规报废残值收益较少,报废车大量流入个体从业者。
10月16日,《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4〕592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业务,生产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生产者责任。”这也意味着,在全国资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1683家(截至10月21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型企业的加入,对本就处于强竞争烈度的报废车回收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产业困境如何破
 
艾特大象此前撰文《报废车系统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政策加持下 数字化转型或将构筑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竞争“护城河”点击阅读),呼吁资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与其“坐等风来”,不如主动出击,积极拥抱数字化,做好转型升级的时代弄潮儿。
实际上,为了应对报废车回收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需要在战略上进行适时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业务多元化等手段,以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提升运营效率。例如,利用数字化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人力和设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多元化发展。为分散经营风险,企业可以尝试拓展相关产业链业务,以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业务的稳步增长
《通知》中也鼓励回收企业提高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向下游钢材、有色金属、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拓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回收企业提升回收服务水平,推广上门收车等服务模式。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CARIDC)会长张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市场中仍存在一些中间环节的乱象,比如回收环节的多头参与、恶意抬高回收价格、虚假报废、无车报废、私自拆解核心零部件等市场环节的问题,但客观来说,从行业现况来看,全国的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已经从‘有待规范’发展初期,走向了‘逐步规范’的高速发展期。”
在政策加力与行业洗牌同向而行的当下,报废车回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唯有不断创新,筑牢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不倒,开辟属于自己的产业蓝海。

上一篇:浙江省商务厅等16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进一步促进二手车出口意见(试行)的通知

下一篇:湖南浏阳:“以旧换新”催热汽车回收拆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