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百科】30年前我们熟悉的车型(桑塔纳上篇)
来源:艾特大象 2023-07-13
说报废,道拆解。
大家好,我是大象ELV。
“桑塔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乃至80年代的人们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1983年正式进入中国到如今停产退市,桑塔纳已走过34年的时间,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期百科咱们来说说30年前我们熟悉的车型——桑塔纳

桑塔纳有多重要?
用一句话概括:这款车开启了一个国家的现代汽车工业。这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上汽和大众的合资说起,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上画了个圈,拉开了40多年经济腾飞的序幕,也是这位老人给中国汽车产业做了批示:轿车项目可不可以搞中外合资经营?——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搞合资经营。从“合资”这个美国人带过来的词语第一次出现在案头到做出批示,这位老人只用了一个月。

此时正巧中国机械工业部中,一支在欧洲考察车企的代表团临时起意,来到了德国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门口,“狼堡(沃尔夫斯堡)”的人也很纳闷哪来这老些中国人,当时心中冒出来几个问题:“你们是谁?你们从哪来?你们要干啥?你们啥时候走?”但来的都是客,恰好在狼堡的大众董事施密特,领着代表团在生产线上转了一圈。

坎坷的合资经历
当时的大众刚收购奥迪没多久,也算是老欧罗巴正黄旗出身,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还是有的。给代表团看的直流口水,心里就一个想法:得给这玩意(生产线)弄回去。巧的是大众董事施密特也是这么想的:得把这玩意(大众汽车)卖中国去。要问为啥会有这种想法,那是因为70年代大众当家车型甲壳虫已经到了产品末期,新上市的高尔夫、帕萨特等车型还没形成有效战斗力,加上日系一众车型大举进攻,大众在美国市场销量被对手打的抬不起头,直到今天也没缓过来。所以除了欧洲当地市场以外,亚洲是必须争取到的。而在中国代表团访问之前,大众甚至已经和韩国在讨论合作建厂了。

与中国代表团接触后,大众董事施密特直接跟代表团负责人说:“我跟思密达都是逢场作戏,跟咱们才是真爱。”事实上在那前后,咱们中国代表团已经前后接触了十几家车企,比如:丰田、通用、雪铁龙等。要么不看好中国汽车市场,要么不愿意转让技术,只有大众对中国市场一往情深。但谁也没想到,这场合资谈判进行了整整6年。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大众内部有不同声音,1982年新任CEO卡尔哈恩上任之后才把不同意见压下去;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要求也确实不低,就拿车型来说,第一得是中型轿车,第二得技术先进,第三得能干糙活,换句话说就是既能当公务车又能当出租车,就非常像老一辈娶媳妇,要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防的住闺蜜,还得打的过流氓,属于六边形全能战士类型。
桑塔纳成功中标
另外最重要的是大众要转让给我们全套的技术,按照正常商业理论来说,大众是不会答应的,这基本上算是掏人家底了,但当时的大众是铁了心要开发中国市场,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1981年大众一口气给出了两个选项:一个是帅气的奥迪80,另一款是方方正正的桑塔纳。站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上,任何一个选择都能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结果我们都知道,时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的饶斌拍板,选择了制造工艺更简单,看起来更朴实无华的桑塔纳车型更适合中国国情。

再然后的事就顺利多了,1984年10月谈了6年多之后,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同,5个月后国内的第二家整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轿车生产线也就此落成,而第一款投产的车型就是桑塔纳。

桑塔纳不负众望称为第一款投产车型,它的出现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也带动了配套工业和零部件加工业的发展,它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您身边也有同款车型,不妨在微信登录“艾特大象”小程序试一试【车辆估价】,车主可通过车辆估价功能,了解车辆报废价格,直接准确对接有回收报废资质的企业,一对一进行车辆报废服务,保障车主利益,避免车辆报废过程中踩坑,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想要报废,还可以选择【我要报废】,车主一键登录,全程免费申请车辆报废,方便快捷。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